讲座论坛

115周年校庆“学术华农”系列活动之163:电智学院光电信息协会学术报告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 编辑:审核发布:电智-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5-24


报告时间:2024525午(周14:00

报告地址:教一 101

主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报告一】微纳技术的生物应用——从科学研究到课堂教学

报告内容:

医工结合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将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微纳技术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能够为生物医学检测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微流控,微加热器,微传感器,是组成微尺度生化反应器的三大核心,在分子生物学反应,细胞培养等相关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报告人简介:

赵蒙,生物岛实验室研究员,独立PI,微纳技术研发创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本科,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后,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分析与表征技术,原位探测技术相关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1篇,被引1400余次,申请专利30余项,累计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OCT生物检测新材料、新技术以及仪器开发和产业转化。


【报告二】鞭毛同步的小故事:从绿藻到机器人

报告内容:

从单细胞绿藻到人类,所有的真核生物,在微米尺度上想要驱动流体,都必须依靠一种叫纤毛(鞭毛)的细胞器。所有生物的纤毛结构都高度类似:依靠细胞骨架上有序排列的动力蛋白,化学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纤毛拍动的机械能。而当千百根纤毛的摆动同步起来,每一根毛微观的努力便得以汇聚、涌现为宏观(更大尺度上)的流体运动。最近我们发现,单细胞绿藻用类似于肌肉的纤维,诱导自己左右两根性质迥异的纤毛同步拍动。有趣的是,这种细胞纤维同时做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纤维连接的神奇之处,我们制作了一个宏观的绿藻机器人,模拟器纤毛的拍动与同步。这个机器平台不仅能模拟许多类似绿藻的行为,还把我们引向了对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之中。

报告人简介:

魏达,中科院物理所国际青年学者(IYSF fellow)。在荷兰TU Delft取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方向硕士。早先研究石墨烯量子器件的制备和低温输运,之后转而研究微生物运动中的物理,包括流体力学,鞭毛的同步,细菌的集群运动,免疫细胞、藻类、细菌的运动规律等。一些研究工作发表在PRL, eLifeNano Letter, Research, JFM等期刊上。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参会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