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2025新春特稿五】攻坚“双一流”,服务“百千万”,高质量书写“强农”答卷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宣传部 钟耿涛 编辑:费思迎审核发布:安沛发布时间:2025-02-02

  【编者按】2024年是华农的大干、大考、大进、大庆之年,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学校“4+2”重点工作,以奋进之笔书写了华农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学校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特稿,邀您回眸追光逐梦的2024、共迎提质增效的2025,加速向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大步迈进。


【2025新春特稿五】

攻坚“双一流”,服务“百千万”,高质量书写“强农”答卷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024年新春,华南农业大学亮相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在“科技赋能,产业支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分论坛上作主题发言。一年来,学校紧抓服务“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双百行动”为切入点,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紧密联系“三农”的传统优势,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华农力量。


实施“双一流”攻坚行动 推进学科内涵建设

  新阶段“双一流”建设有哪些重点任务?在建设目标的“达成度”、自我比较的“成长度”和标志性成果的“显示度”方面要取得哪些新突破?2024年4月11日,学校在红满堂召开专题会,围绕“双一流”建设攻坚任务全面部署10大行动、30项重点工作,立下“军令状”、吹响“冲锋号”。

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攻坚行动工作部署会

  以攻坚行动为抓手,学校深入推动“双一流”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加快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打造学科群,构建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全面总结作物学一流学科和兽医、畜牧、农业工程等“冲一流”学科建设情况,启动学科建设“冲补强”行动,锚定“双一流”建设验收实施阶段性总结。同时,启动“十五五”学科建设规划编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根据新技术、新产业、新发展趋势,对学科、专业、学位点实行动态调整,推动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增强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合力,构建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

  2024年,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继续保持全球前1‰,13个学科保持全球前1%。学校ESI全球排名上升至第733,较2023年底前进87位。QS排名中,农学与林学学科位列第41,是省内唯一一个TOP50学科。


强化有组织科研 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旱田里也能种水稻,而且产量高、口感好?2024年8月,节水抗旱稻在复垦耕地上的应用现场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召开,种植示范田里,金灿灿的稻穗颗粒饱满。

  一年来,华农围绕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南方大豆、生物智造、野生动植物成立多个研究院,推广节水抗旱稻绿色种植技术、高产优质高效多抗大豆新品种、智能农机装备与水稻无人农场关键技术、香稻增香增产关键技术等,助力解决撂荒地复垦及农村土地“谁来种”等现实问题,提升作物、畜禽、农业工程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力以赴。

2024年岭南复耕地种植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现场会

  2024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华农参与的4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这一年,辛勤耕耘的华农人在各级各类科研奖励收获累累硕果:获15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获得一等奖4项,并列全省第二,首次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16项社会科学奖励,包括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广东省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创历史最好成绩。4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获中央有关部门采用及批示。全面推进“学校大平台+学院特色平台”建设,2024年新获批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其中未来作物精准育种基础研究卓越中心是学校首个获批经费过亿元的平台。

  “一院一策”精准发力,取得丰硕科研成果。2024年全年到位科研经费创历史新高,达10.52亿元。国家基金项目立项165项,资助经费总额8229万元,项目立项总数、面上项目及外国学者基金项目立项数均创历史最好成绩。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17项;立项人文社科基金15项、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人才项目取得新突破,以学校为依托单位首次获批“神农领军英才”1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人、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3人,入选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首次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4项;20名博士生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举办湾区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院士论坛


当先锋打头阵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字号”领军机构和华南地区唯一的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二者强强联手,将为强农兴农注入多大的力量?2024年9月19日,华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大农业、大食物、大健康、大生态”发展方向,在科技协同创新、人才交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多层次战略合作。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2月5日,华农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双方将秉持“地方所需、高校所能”原则,围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学校进一步拓展“点多线密面广”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结合“双百行动”、定点帮扶、校地合作、基地建设、站点服务、典型宣传、智库建设等工作任务,不断赋能县镇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贡献华农力量。

  这一年,华农不断探索构建校地校企合作新格局,携手13个地市、16家科研院合作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打造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典范。与温氏集团启动第四期全面战略合作,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等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大力推进与从化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联合建成总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024年先行县考核综合成绩在全国48个共建单位中名列前茅。

  2024年,学校“无人农场”项目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典型案例,义合镇“组团式”帮扶案例入选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新增“永根科技站”25个,包括2个海外永根科技站;持续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乡村智库万里行”等品牌活动,被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第一次成员大会暨现场会

  作为“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盟主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联合省内59所高校、组织千余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和“农技轻骑兵”服务典型镇村,推动“1+M+N”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发扬领头羊精神,立项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112个,帮扶区域覆盖全省各地级市,是派出服务专家团队最多的高校之一;在广东省农技服务“轻骑兵”评选中,斩获十大先锋人物、十大先锋队伍、十大典型服务案例、十大优秀“短视频+农技达人”等多个奖项。联盟举办系列产业大会,推广华农蓝莓、华农航天稻、农科院西瓜红等优质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帮扶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助力河源市紫金县蝉茶产业提质增效等“双百行动”典型案例获得推广。选派专家为绿美广东工作专班开展专题培训,举办绿美广东专项创新班,持续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除了技术帮扶,还要打造“最强大脑”。华农建设高水平智库,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组织智库专家撰写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兴业机制、“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以鲍姑艾产业助推环南昆山—罗浮山城乡镇村协调发展政策建议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迎来20周年庆,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

  2025年是迎接“双一流”建设期满考核验收、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冲刺之年。全校上下将通力合作抓好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同时加强学科群建设与学科内涵建设,力争取得新的增长点;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开展有组织科研,服务“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实“双百行动”任务,打造服务“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优异的“强农”答卷。


上一篇:下一篇: